汉字里的生活世界
“虹”字的“虫”旁与“蟲”的简化字“虫”有何不同?“为”字反映了大象曾与商代人共同生活?“得”和“贝”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?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普通汉字背后其实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。
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生陈文波精心打造了《字说中国:汉字里的生活世界》一书,用300多个常用汉字和1500多幅手绘字形图及考古器物图,从甲骨文、金文到现代汉字,细说字形源流,揭秘中国文字从古到今的来龙去脉,以“字”为线索勾画古代生活图谱,以“字”为钥匙打开中国文化之门。
《字说中国:汉字里的生活世界》入选了2022年度央视读书精选、《中华读书报》2022年度百佳图书和2022年度“世纪好书”年榜,荣获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奖,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汉字科普读物。
陈寅恪先生曾说:“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。”
汉字的形、音、义都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产物,当深入考察它们产生的缘由、梳理它们的演变脉络时,一幅幅古代社会生活图谱、一部微缩的“古代文化百科全书”便在我们眼前徐徐展现,透字见史、透字见人由此成为可能。
例如,“为”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以手牵象,反映出三千年前象群频繁出没于商人聚居的中原地区,以及商人曾役使大象来辅助劳动的史实。
然而,早在战国时期,由于字形的简省,象的形态就已不复存在,今天的简化写法即源于战国晚期秦文字的草写。
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,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,象形变为象征,复杂变为简单。
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汉字仍有许多“误解”。例如,一些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以“爱无心”为例,认为简化的“爱”字省略掉了“心”,既无心则无以言爱。
实际上,无心的“爱”字源于行书楷化,早在中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,宋代以来更加常见,今天通行的简化字形不过是撷取了古人自发简化汉字的成果而已。如果了解“爱”字的演变源流,对其简化方式的“误解”或许能有所减少。
要破除这些“误解”,则需要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,积极将文字学的新进展、新成果进一步推广到圈外。
撰写面向公众的文字学科普读物时,结合具体的历史情景来谈汉字的形、音、义,或可避免“就字论字”的单调与枯燥,以便更好地增进读者对汉字文化的理解。
图书作者
陈文波: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2019级博士生
此次抽奖奖品为陈文波博士撰写的《字说中国:汉字里的生活世界》
参与方式
· 关注“启真新论”公众号,在后台输入“福利”二字,即可获取链接参与抽奖· 活动时间:截至2023年8月3日(周四)中午12点
开奖以后,中奖的10位幸运读者,请在“启真新论”后台消息栏中留下自己的姓名、地址和联系方式,方便小编联系~心动了吗?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里的生活世界吧!
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投稿邮箱:qztheory@163.com
图片来源:浙江大学官微
今日编辑:李荣炜
责任编辑:奚婉 李真鸣
往期推文:
清代名幕汪辉祖二三事从“两山理念”看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